作为深大DD文学社入社推荐galgame,经社长强力推荐后,我入社的下午便找来游玩,恰逢下午下雨停训,我有幸把握住了一大段时间,在连续的氛围推动下,情感渐渐带入,感到了许些“心理恐怖”,第一次是极好的配乐和演出带来的,第二次是我发掘命运线必然收束带来的。但后面发觉了这游戏除了恐怖标签外的东西,现在想来,这仅仅1GB出头的游戏,所蕴含的东西还挺丰富的。
刚刚进来时,我便便被告知这是个恐怖游戏的“类型剧透”,也是抱着大多数人的想法,“既然我都知道了这是个恐怖游戏,那我肯定不会被吓到”,大概如此吧,在进行一开始的游玩时,我便关注着情节中有没有蕴含的微小不适----这是我从网上看到并认可的观点“日式恐怖是从微小的不适放大到现实的恐惧,只要从那一点细细衍生,那恐怖便有了心理上的理由”。于是我就看着那温馨的日常,尝试着找找有没有奇怪的东西,从游戏外的视角去审视着剧情。但是就像看日常番一样,温馨的音乐和平静日常总能让人慢慢划入其中,沉溺其中,所以在主角加入文学社后,我便认真的挑选诗词,认真的看着她们的诗篇,欣赏着那诗篇中蕴含着的情感和见解。读诗,算是窥探他人内心吗?如果一首诗时他人发自内心而作,那我在品读这首诗时感到的共鸣是否真的是作者所思所想?但不管是否真正品读到作者写诗时的心情,或者是想从中发掘出作者作诗时都未曾发掘的心思,认真读一首诗,心与心的距离都会被拉近,这种拉近,无视时空,无视年龄,无视偏见,只是简单的,拉近了。
在实际的游玩中,见到纱世里的文字中潜藏着的犹豫,见到优里的文字中蕴含着的癫狂,见到莫妮卡文字里流转着的全知的无奈,后面剧情过完后细细回想,都是有理可据。(插个题外话,感觉想要确切表达自己感受真的好难,若是考虑到读者会怎么想那根本无从下笔)那温馨的日常,没事分享书籍,写写东西来分享表达心绪,在文字中获得对他人对世界的认知,只是平静如流水,缓缓,缓缓,这社团教室里时间如胶水粘滞,却到处蹦跶着思想的火花,这是我心中理想着的带有滤镜的游戏中的文学社。好奇社长创设深大文学社的理由出发点是什么,但多少有点玩完游戏的冲动吧。
关于恐怖的表现,我觉得配音和作画起了很大作用。在见证死亡在面前发生前,bgm停播,游戏里只剩下空洞的寂静在回响。在主角上楼开门那刻,一哈一哈一哈一哈一哈,欢乐的背景音响起,在延长的“嗡”声中犹如祭祀的女声响起高歌,伴随着的是八音盒的声音清脆,荒诞着的轻浮和欢乐。闭上眼睛的话,如果只是听后半段那便可能是圣诞的庆祝音乐(无视前面奇怪的卡壳音效的话),不过呢,若是把耳机摘掉,直视屏幕,那么你能见到的只是鲜活的冰冷晴天娃娃在面前晃悠,在你面前靠近又模糊,色散又聚,’纱世里‘角色文件已删除。这突如其来的怪诞感,这是鲜活生命消失的光景在眼前还未被识别成功,但生前的记忆在脑中如同欢乐音乐放松般回响。因为尸体的光景和记忆中的角色相差甚远,所以突然脑中懵雾浮现,未成功识别的景象直接贴着脸扑来,而原本快乐的记忆如同纪念不在的受体般变成变成了歌,在欢乐地送行死去地故人----欢乐的葬歌。这样所见和所听巨大的差距加上脑中还在反应就直接涌入大量信息,所造成的荒诞令我想起了魔法少女小圆中学姐的死亡,犹如油画童话的背景,莫名的掉头,和上吊专注于身体的摇摆。荒诞的后果便是恐惧,来自心里的恐惧。
而后在经历优里刹时寂静的抽插后,我成功的和莫妮卡进入了秘密空间(doge)。这先后面再说,重置完剧情后,再经过一遍温馨的开头,聆听完纱世里的坦诚后,我毅然决定选择了男朋友选项----当时觉得是因为拒绝了才会导致晴天娃娃,所以决心想要走一遍好结局,很好的,表白后的拥抱让我觉得已经没事了,能扛过来。
然后安心点了快进,142232240-4043660743276042533600004253360040000008042543690425
3360055014226272010-1-142534610104254393000550
-1047784528413160-10
4778449641315408880273275815416328643275848000
268501 0090-1047787632413-4043660743276
010001540926384327586400000-104778449641
3154088781732758105
也是随机用计算机生成了些乱码,借用了下文件删除特用的闪烁和乱码。。。
快进后熟悉的场景出现,我以为应该会新剧情,便大胆的点了进去,结果呢就像上面所表现得那样,文件删除,那前一次的恐惧又升起,我是直接把耳机摘了不敢看屏幕。后面我又认为是选项那里点错了,于是又重新重置了一下,认真的看了选项,确认无疑后点了进去,然后又是怀揣着荒诞的心理逃了出来。两个选项必然导向晴天娃娃,啊啊啊啊啊,世界线收束于肯定的结局,如此的恶意让我重新回想了下《命运石之门》中冈部伦太郎面对多次跳跃仍不能改变结局的无奈绝望,可以自己选,但是结局只有一个,仿佛就是借自己的手杀死了她好几次。
总的来说游戏里最让我胆战心惊的是晴天娃娃那段,真的没有免疫力,后面码这段文字时一直重复播放那段音乐才获得了免疫力(麻木)。
在删除玩一切后,莫妮卡和主角在小小的房间里畅谈,在那里,莫妮卡展现了很多。了解到她具有删除权限的事实,了解到她修改角色心理问题数值的事实----这为角色的行为找到了开脱,我们可以从更高的视角去审视角色的行为。一开始呢,莫妮卡所展现的自己的见解,让我感到了割裂,像作者在借莫妮卡之口表达见解。从学校,社会,人生各个方面尽情畅谈,简短的见解中穿插着她的爱意表达。后面呢,一遍遍看着她安静地抒发爱意,我意识到她貌似成了这游戏里的神,我应该从她的视角去观察她,就像她的诗中所表达的“我从一个孔看出去”那般,她也许是有些寂寞了,作为一个文件,自主意识的文件,她应该是怎样思考的呢,不清楚,就像是最后的留言所说,她们的世界是无法理性理解地世界,在巨大的认知面前,作为认知自己是生命的个体,又应该是怎样表现?在生活在平静日常里,有一天发现数据程序的真相,并且从“孔”中看到了更高的认知真相,是放弃旧有的温馨,还是向着更高处前进?我们所生活的宇宙是否只是程序运行的结果,如果不幸发现了虚假的真实和真实的虚假,我们在接受更高的认知后能否保有理性和人性?我们常常在科幻小说中看到世界是程序构筑的情节,但是认真从人的角度思考,那非人的非现有理性的存在真的能由人来坦荡认知吗?克苏鲁文化中强调不可认知的存在,是否和这有关?面对更高的未知保持敬畏和探索或者不去探索未知,这是人类在发展中可能需要去思考的问题。
但是最后的最后,文学社又是来到了温馨的日常,平静美好的生活仍在流转,在经历巨大痛苦后回到习以为常的无价的日常里,一定会发掘那稀疏的懒散的生活是由无数多的幸运堆砌而得的奇迹。游戏中还有这对心理疾病的探讨,诸如对心理疾病的实际细腻想法和“不要胆怯去看心理医生,或者实在痛苦时可以来我这痛哭”的鼓励。回想到纱世里的“不想让别人担心我”,习以为常的想法在真正心理疾病患者内心中可能变得举足轻重。在对待心理疾病上,我们的认知应该想着更为高耸,更为全面,应该放下那旧有的累计来的偏见,去认真思考。
以上便是我玩完《心跳文学部》的回忆和思考,还没有看看社交平台上别人对这部作品的评价,上面只是我个人偏颇的见解,希望能给我一个建议让我去改善自己。总的来说还是有不少缺点,但是不失为一个好作品。都来玩玩!